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就读是一番怎么样的体验?
工技大种草技术独步松江七校,不论华政视觉亦或是东华上外均难望其项背。
曾有一位老师告诉我,学生的重修费有相当一部分被拨款用于修草坪,校内斯坦福大草坪上种着至少四个不同品种的绿草,如此才能保证生生不息,四季常青。大草坪长势最旺之时恰是寒风凛冽之时,气温跌至冰点之刻,颜色最为青翠欲滴。
(图书馆)
校内食堂数座,其中三食堂是我心头只好,此间掌勺者多为鬼斧神工之辈,不论是重麻重辣铁板烧,还是清新宜人的牛羊砂锅,都使人流连忘返。课余之际,稍有闲情,点一盘佳肴,佐以陈年李子园,倚于二楼扶手边,览众生群像,品美食珍馐,好不自在。
(师生活动中心门口)
工技大还精通于各种奇幻科技,比如深夜实训楼打铁,厕所养鱼,花式黑暗料理,以及15M/s的WiFi(已阵亡)等等……
(体育馆)
但是作为工技大的一员,赞美自在心中,在此想拿我们学校的问题做做文章,没读过别的大学,不知道别的学校情况怎样,只根据自身的用户体验简述两三句。
首先是校园网,工技大虽暂未跻身一流大学,但是我校再不济也是一所正规的理工类本科院校,讲道理计算机互联网人才济济,多路老师各领风骚,但是自家校园网先是被黑,外网无法接入,后又需要VPN才能使用,至今不曾对外开放,每每查分亦或选课之时,哭爹喊娘之声不绝于耳,着实需要改进。
其次是晚自习,刚刚结束的2016.9-2017.6上半学期,大一的学弟学妹们经历了一场晚自习浪潮,虽说之前不是没有晚自习,但这一年的晚自习却不同往常,覆盖面广不说,执行力度之严格也是超越以往,一度使社团常规活动陷入“难见大一新生”的奇诡局面,日后若是一直如此,那晚间的众多学生活动不办也罢,寥寥数人聚于社团属实扫兴。
此外还有食堂阿姨,离三期宿舍区最近的莫过于第四食堂,曾几何时,4RMB一碗的辣肉面是我的最爱。后来,国际形式变幻莫测,国内政局几经波澜,不断攀升的通货膨胀率和一路下跌的存贷利率无不预示着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房价泡沫,物价疯涨,但食堂的辣肉面却还是那令人惊喜的4元,只不过,食堂阿姨们却忽然集体患上了一种怪疾,每每盛起一勺辣肉,入碗之际,总会无故手抖,恍惚间就已抖去半勺辣肉,再向碗中一扣,递与我。后来,我又换了诸多菜式,发现这怪病居然时常发生,对此,我感到悲。
不得不提学生组织,我校学生组织大致为社联,志协,团办,素拓,科创,学生会等等……我曾是其中一员,为上级老师行犬马之力,向普罗学子作老仆之态,希望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但是我错了,我错的离谱。人常说大学是个微型社会不无道理,而且此处官僚之风更为严重,在与这一个个小型职能类学生团体的交流工作中,我忽然间明白了——这学生组织里有我一席之地,我的生活也为其留下相应的时间,但若是这些所谓的工作将要侵占我全部的生活,那对不起,另寻高人吧。某部门的陈老师曾对我说:“作为一个学生干部,你要有相应的精神觉悟,你现在这个位置,照道理,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工作,要是工作做不好,觉都不用睡了!”我看到隔壁部门的几位组长已经为一桩事情熬了多宿,身上的衣服也多日未换,方深觉剥削之可恶,自由之幸福。
当然了,男女比例,总是令人心痛的一点,松江有七校,男女对半分,其中六校女生多,唯有工技大,我们学校以一己之力拉平了七校的男女比例,有些专业尤为严重,某大四焊接专业的学长告诉我,他们班里的女生是我们班女生的+∞倍,他们班里有一个女生……你知道空集的定义么,就是我们专业的女生和隔壁飞行员专业的女生组成的集合,没有学姐,没有学妹,就读数月之后,觉得同扫地大妈对话竟也有几分脸红羞涩。别问我是那个专业的,只能告诉你上天请小心,你们能不能安全飞抵目的地都看我们细不细心。
(航飞楼)
手机码字
以上
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就读是一番怎么样的体验?
四年已过,临别之际,经历与感悟又深了一些,故而在它处新添了一篇,与两年前的一同作个比较:
以下为原回答:
————————————————————-———————————————————
一般这种问题都是毕业以后来回答,但作为一名大二学生,我对工程大既有着回忆,又有着憧憬,可算作另一个视角上的补充。
工程大的教学楼虽一幢,却有A、B、C、D、E、F、J楼之分,颇有“八大山人”的气势。
教室宽敞明亮,座位充足,其座位数量远远大于同一时段内来上课的学生数量,供大于求。
这些空着的座位虽然有桌脚,却不会自己跑到人员多的教室去。有的课重要、老师讲得好,自然有人想挑好的座位坐,于是便催生出了占座现象。书本、水杯、文具盒、零食、iPad……还有贴纸条的,一应俱全,玲琅满目,仿佛书包被掏空。见此情景,让人耳边似听到一个喇叭里喊:“清仓特价,一律5元、一律5元…”
待上课铃一响,各位同学就坐完毕,那就是检验最近哪款手游最流行的时候。不过也有同学有着一种“出世”的态度,与世无争,埋头就睡。有时老师会友好地提醒:“睡觉的同学醒醒了,下面讲的是必考题…”他们只好委曲求全,再“入世”一次。俗话说得好,“你永远也不可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由此可见,他们之前是真睡。
有段时间,Wi-Fi信号特别好,导致“睡觉人口”大幅减少,尤其是在F楼,好到看视频一点也不卡顿。有一节物理课,我看见一位女生看《锦绣未央》津津有味,听老师讲课俨然变成了广告时间——用作休息、缓解视力疲劳的。怪不得叫F楼。后来,学校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感觉重修费收得差不多了,连忙在上课时间段关闭了,大家也有所收敛。
可手机或许能收敛,人的一些生理特点却不受自身控制。比如“抖腿”,都说每个抖腿的人心里有一台“缝纫机”,而一些人的却是“架子鼓”,左腿抖抖,再换右腿,手中还转着一支笔,旁边配上一位睡觉打呼的作伴奏,几乎可以去开演唱会。还有的同学喜欢下意识地摆弄头发。有时就这么一撩,漫天的头皮屑撒在他的肩上,就连谢道韫看了也会觉得——还是“撒盐空中差可拟”更贴切。
人们常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真理”需要通过学习、思考来获得,因此真正学习的同学在少数——也是正常的。一些认真学习的同学撑起了这个称之为“学生”的群体。
Therefor,大部分同学还是热衷于听到下课铃声的。
一到下课时间,教学楼前面的那条路便会重现春秋时齐国都城的盛况,脚并脚肩并肩,络绎不绝。这时,每当我骑着自行车在其中“穿梭”时,就有一种“于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快感。
像我这样的人多了,出交通事故也就不奇怪了。尤其是骑着电动车的对撞,时有发生。难怪校医务室就在不远处的师活中心里…
当然,在路上你也可以充分感受到作为一个理工类学校的男女比例。那真是、过了四年后,到社会上看见女性都觉得漂亮,不会再挑。不过在工程大,夏天还是最有“女生气息”的时候。有些穿得特别“清凉”,真真是《围城》中所谓的“局部的真理”。
这条下课时的漫漫长路包括一座桥,诚信桥。彭兴伟老师有次半开玩笑地说:“每次考试结束,诚信桥上就全是小纸条。”
其实不然,还有各种宣传单。因为人流量大的缘故,这里每每都有活动宣传。
记得考六级的前一晚路过,迎面走来一个应该是英语口语社之类的女生
"AreyouinterestedinEnglish?"
"No."
我用最简洁的语句让她失望地离开了。
结果第二天六级就考砸了。
在这座桥的一端是宿舍区,也就是多半学生下课后的目的地。
我住七楼,澡堂在底楼。夏天洗完澡后爬到寝室汗如雨下,就想重洗。洗澡、出汗、洗澡……差点陷入死循环。
刚才说到工程大的男女比例失衡,可奇怪的是,我们男生宿舍楼两边都是女生宿舍,这也造成了一些误会。
譬如有一次我尿急,出寝室门去走廊那头的厕所。我为了节约时间,在离厕所5米处开始把拉链往下拉,结果抬头便看见对楼过道上一个女生,她拿着一个刚洗完的苹果惊恐地看着我。幸好隔着两道玻璃,否则我就要享受如潘安般被“掷果”的待遇了。
在知乎上,我看到过一句高赞的话:“你可能会因为一个室友而从此爱上图书馆。”
我实在忍受不了在看书或看视频时,突然耳后传来:“爆装备了!爆装备了!”抑或是当我在沉思时,把他玩游戏的声响当作背景音乐。
所以不难推出,我这篇文章万不会是在宿舍里写的。而图书馆便是一个好去处。
接下来重点谈谈我在图书馆里的体验。
迄今为止我参观过20余所大学,可以说我校的图书馆在外形上绝对可以进入前三。你可以理解为“天地一沙鸥”(怪不得图书馆前那一只白鸥总是形单影只的),也可以看作一本摊开的书。
走进这本书内部,其楼梯为透明玻璃,一般体型略胖的人是不敢往上踩的。走在这薄薄的玻璃上往下望去,瑟瑟发抖。让我忽然悟出:会不会这是寓意着,要想求得知识,必须时刻保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状态?再往头顶上望去,一片片如冰刃般的三角形玻璃就像一把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人端正学习的态度。
这样深刻的教育意义,自然会让人“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不过还是有一些已经参透学习的含义而达到最高境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同学可以玩着手机待上一天。
我呢,介于参透与没参透之间。
发呆是常有的事。有时坐在阅览室里,望着窗外的广富林遗址,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有了些许氤氲——就开始思考人生了。大一时,一次做制图作业,也陷入了沉思。这时我对面的那人悄悄地将手伸过来,亮出一颗大白兔奶糖,
对我说:“这是制图吧?”
我:“嗯。”
他:“唉,我大一的时候也做过,特别难,差点没过。来,给你一颗大白兔,加油,你行的!”
我的眼眶差点湿润了。
图书馆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里面什么样的人都有。
我见过一对母女在一起研究小学生植树问题,也见过画手绘画上一整天的女生,有看相声笑得乐不可支的,也有在书架上翻阅着***模特的集子聚精会神的。当然,情侣之间的卿卿我我也是润物细无声,使图书馆里常常散发着春天的气息。
对于种种情景,斯宾诺莎告诉我们:
“不要哭,不要笑,要理解。”
在图书馆待到晚上,总是要出来的。这时候我室友肯定还在对着电脑屏幕激烈地进行着不可描述的动作。为了不打扰他,我也有个绝佳的去处——操场。
晚上的操场很美,很静。从网球场照过来的灯光和乒乓室内的亮光相互交映。有许多跑步爱好者在这里一圈一圈地做着位移为零的运动。压操场的情侣当然也有,不过漆黑的夜晚也不会扰到其他人。
我有兴致的时候也会跑上6、7圈。塑胶跑道或许是所有学校最相似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忆起高中、初中、小学,那些美好的时光。
跑累了,回去睡得更香。
跑道旁边连着的是体育馆,晚上自然看不清,但白天你会看到这只巨大的“玄武”——这是我现在的看法,刚开始我只是叫它“甲虫”。
里面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象征着我校篮球实力的强劲。话说我上高中时,有次在CCTV5看到一场大概叫“全国大学生篮球决赛”之类的比赛,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对阵北京的一所大学,当时有点奇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有这所大学吗?”然后就立马换了频道……现在想想,我校篮球队真是挺厉害的。
除了这一标准篮球场,二楼还有一个场地,上体育课时用于打羽毛球,也是排球场,同时还是一个篮球场。于是地上同时画着三种场地线,其错综复杂可以让人想起上海的地铁线路。要是薛定谔早见此情景,估计就不会提出那只猫的假设了,因为一个人真的可能会在同一时刻处于羽毛球场、排球场与篮球场中。
作为一个化工学院的学生,除了上述地方外,还有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那就是实训楼。
做实验总会让人对常识有新的认知。尤其是做化学实验。
以前我总是认为厕所里的气味是最不好闻的,那是因为没有去过大学的化学实验室。
以前我总是觉得实验室周围应该充满了严肃的学术气氛,结果我在我校实验室周围觅得了下棋的人、打乒乓的人以及打羽毛球的人(这个只能怪体育馆的“薛定谔式羽毛球场”),周围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仿佛一个老年活动社区。
以前我做化学卷子,总是感叹出卷人为了出题而发明了各种出错的状况,直到我做有机实验时发生了倒吸……
其实我们学校的实验室还是有些“简陋”的,如煤气灯的老化,其实许多大学已经不用煤气灯而改用恒温的水浴或油浴加热了,这是有一定差距的。另外,实验室中的电子天平也不太好用。三个天平坏了两个,剩下的一个,其精确程度不如老式秤砣。What’smore,我的实验台左边的一个水缸,已经堵塞将近一个月了,里面的水快要溢出,各种有机物杂糅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让我特别想去外边的“老年活动社区”。
然而,有缺点的实验室终究是实验室,再完美的“活动社区”也不过是“活动社区”。
实验室我还是喜欢的,不会对她say‘NO’,毕竟我下学期还要接着做实验,并不想搞砸。
工程大的校园,曾被评为“上海市最美校园”。尽管很多人对“最”这个字眼jiang信jiang疑,但“美”自是不必否认的。
在整个松江大学城,找不出第二片如我校那四季常绿,脚感特好的草坪。拿同学们的重修费换来“斯坦福大草坪”,犹如拿五张黑羊皮换来百里奚一样,特别值。
大草坪旁,连接教学楼与图书馆的是一座曲桥,边上有两座亭子。不知是哪位才人,为其中一亭子系上了各式瓶子及风铃。早晨有同学在此朗读英语,傍晚有同学在这里闲聊小憩,一阵风吹过,铃声、玻璃瓶碰撞的声音,叮叮咚咚,与其相得益彰。桥边的湖面上种着荷花,一到秋天,“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而号称“松江大学城制高点”的麻将牌式行政楼就在附近,也是一个“一跃解千愁”的绝佳地点(这是本篇文章唯一的玩笑,请同学们千万不要尝试!!!)。
飞行楼与艺术楼也颇具特色。飞行楼边停了三架飞机,超过了复旦与同济飞机数量的总和。若有机会,你还可以看见飞行员班的同学穿着制服,整齐地列队行进。而在艺术楼内,不经意间就能撞见一个精巧的装饰,在其中漫步,你或许会收获不少灵感。
至于食堂,小馄饨、羊肉面等等都是经典美食,
但还有如“吊炸天鸡排”、“蓝瘦香菇”等奇葩菜推陈出新。其中做的最成功的还属水果菜了,但这厨子明显是“视觉动物”,只重“色”,不重“味”。吃上热腾腾的水果菜,估计“周公吐哺”就要被重新定义了。
一个学生生活在工程大,不会囿于这所学校内部。就像买房子不会只看房子结构,还要关注周围的配套设施。从这一角度看来,工程大有着很多地理优势。
环工程大皆学校也。到华政打羽毛球,去上外辅修,在视觉上选修,蹭着东华的课——我正在战略性地使用着这些资源。
“遇人问你借手机,始终留意别远离……”多年以后,我的耳畔仍会响起那熟悉的旋律。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走在文汇路上,挑选着将要享用午饭的店。至于场中美色,则一眼即过,于我……
其实吧,学校资源仅仅是外物,读大学最重要的还是在个人。
《士兵突击》里成才说:“当兵的,穷,真穷。”
我觉得,大学生,孤独,真孤独。
没有了以往的固定教室与座位,没有了相对统一的目标,很难与同学打成一片,每个人都在试图探寻一些有意义的事。
比如有人会去找一个伴侣,分泌一些荷尔蒙,把一个人的事变作两个人的事,也算消灭了传统意义上的“孤独”;
而有的人会将学习当做“精神伴侣”,在其陷入思考时,大脑中电信号的加速传播,忘记外物,也暂时没有了孤独——不过只学习我校的课程的话,就我个人的感受,只要正常智力水平,在考前一周认真复习,不但肯定能过,还能拿到奖学金。因此这里的学习指的是真正的热爱知识;
还有一些人,终日端坐于电脑前,玩着游戏,肾上腺素飙升,忘记了自己还是个人,也就不孤独了。
细细想,“孤独”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只是描述了一个状态。
因为抑郁的缘故,我一直处于这种感觉中——想想其实我也很适合做《三体》中的面壁者。
有时,我会找一间一个人都没有的教室,就这么坐着,看着对面一间教室在上课;楼下有个同学急急忙忙地锁好车,赶忙去上迟到的课;路边是一对情侣你侬我侬;不远处有位同学在喂猫;走廊上有个清洁阿姨走过,抱怨着学生怎么又乱扔垃圾。
人们的情感有时并不相通,我……也不觉得他们吵闹。
真正的贬义词不是“孤独”,而是“自卑”。
几乎没有人会把工程大当做高考时的最高奋斗目标,自然也没有人会因为考上工程大而特别的心满意足。
我高考考砸,差到怀疑人生。因为我没想过会考入二本,甚至连志愿填了什么都忘记了,陷入了迷茫,后来工程大收留了我。
我试着去考插班生,结果失败了。
有天我走到教学楼五楼想找一个空教室自习。结果听到一个女生在哭,哭得撕心裂肺,边哭边说,大致意思是:我考插失败了,以后该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
回忆往往是从“如果”开始的。在同样考砸的前提下,如果我当初填了“农村专项”,我现在可能在上理;如果当初申请一本学校调剂,我可能在外地一所大学里;如果我在交志愿表的那天不把二本志愿调一调,我现在在上师……当初的一个随意选择,决定了以后走向何方,看似荒谬。
但我相信,之前这种看似随机的选择是有意义的。
在工程大,你可以过得一无是处、抬不起头,但也可以过上“奉献、创新、求是、勤奋”的生活,甚至只要你愿意,还能过上“自由而无用”或者“精神自由、兼容并包”的生活。
勿叹息,总有一天,在工程大的日子也会变成回忆中那“过去的好时光”。
By工程大普通一员
为什么好多人都在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不好?
啊不是吧不是吧,不会有人不知道工程大前身是交大机电分校吧???(雾)
上面真的(我们自己平时的目标也是考回交大)工程大的确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双非,分数也就是这点分数……
如果真的嫌工程大不够好为啥不去复旦交大财大同济呢?
工程大的师资和资源至少是可以的,毕竟在上海,师资方面就拿我们专业来说,我自己的导师原来是交大的,后来到了我们学校,虽然不常见面但是学术能力还是超强的,带带我们本科生跟玩似的……
如果要说硬件条件的话,工程大光车辆工程和轨道交通就有两个国家级实验室
就业方面很多专业有校企合作,学校帮你牵线搭桥去大企业实习,干得好能不能留下来就看自己了。
当然如果要提什么同济交大的条件,看看清楚,分。
为什么好多人都在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不好?
400来分要是好的话…
那松江大学城其他高校全都起飞了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